和她同年同月同日生。
和她原本是同学,后来是同桌,后来……
初相识时,在学校旁一个比较清冷而简洁的小书店里,她披着那件白底花边的连衣裙,恬静的像个雪天使,是的,那个时候,在我眼睛里,她就是个天使,无声无息地散发着近似完美的温和。
我是幸运的,我终于认识了她。终于因为一本书而结缘认识了她。从无缘的两朵花处。经过了风的簇拥,蜜蜂的催化。我们的友情有了完美的开始,完美的结果。
那本书的名字叫做《樱花树》。
后来,学校分了文理科,她来了我们班,很意外的成了我的同桌。我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她温和美丽的睫毛了。而她却说:也许是《樱花树》的缘故。一副可人的模样。
那本使我们相识的树叫《樱花树》。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重复它。但是我记得很清楚,这是一本日本小说的译本,在小书店里就这么一本,而且可以说封面老旧的有点不堪入目了,而我们有一次隔着书架,同时有触摸它的心动,然而却彼此感受了下对方的体温,她很迅速地缩回了手,而我只好带着歉意地目视着她并且道歉。
后来我才知道《樱花树》是一本写缘分方面近乎完美的书,也可以把它看作一本并存在浓郁氛围中的浪漫校园小说。但是由于是出自一位全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的手,就变的意义非凡了。
《樱花树》讲述着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忧郁的男孩季在一次在梦里看见了在学校里的樱花树下漫长等待的女孩颜,而颜并非只是虚拟地出现在季的梦中,在一次路遇中,他很惊讶地发现梦里的哪个女孩,梦里的那个场景。而在前面颜这个女孩特别相信缘分,她也是在一个梦的渲染下开始了在樱花树下漫长的等待,在那颗樱花树下,她相信会等来属于她的缘分。所以在等待三个星期后,季来了。是的,这两个人相恋有点天撮之美,有点如火如荼。
因为没有看最后一章的缘故,我始终不知道故事的结局。
有一次,我问可儿(她叫可儿):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她呆呆的用睫毛望了我10秒钟。笑嘻嘻地回答:“没的开始,当然有没的结束。”“笨猪,傻瓜。”“呆瓜,……”然后她笑的爽朗,就像那时的秋风拂过草地发出的声音一样。透明惬意。于是,我也笑了,不管看着蓝天,还是脚边疯长的小草,岩石上堆积的尘灰。这个秋季,我因为可儿的存在而快乐,因而开朗了许多。
不知道为什么竟喜欢上了秋天,要知道本来,我最最厌恶秋天了。
那个秋天过后,我有些担心了,内心变的压抑起来。慢慢形成了一种绝对的负担,即使有可儿的存在,也是不够檫除的。因为太多的缘故。我特别惊惧。我怀疑自己病了,独自跑去医院检查了下,医生只是说过分紧张的缘故,没什么病情。而我分明好多时候。半夜无故惊醒。全身的垂直滑下我湿润的背脊,从没有过的的空旷和荒芜。
偶尔去海边。看着海水拍打过的岩石。心中硬是一阵疼痛。
我和可儿之间演化的很快,这一点我是想到过的,过来的日子,只是一直的欺骗自己。我已经满足不了她的幸福了。我太压抑了,而她,外向的可以把全世界都可以忽略掉。
她常这么跟我开玩笑:我很不甘心把自己的幸福像风筝一样扎浅。
我知道她的意思,其实,随便谁都不可以把自己或者别人的感受忽略掉。我们都是物化的。像一切风一样,飞翔都只是为了更大的自由。
“如果可以的话,想认识一下现在陪你一起飞翔的那个风。”分手的时候,我说。
“本来那风是你,可是你不珍惜”她倔强地说出这句话,天使的眼睛划出眼泪。
我哑然。
这个世界谁也不可能改变谁!终究不会改变!
她笑着离开了,离开了我,离开了她的过去。
以后偶尔会见面。有几次,看见她现在的男友。那个风真的很好,随便对谁,对我也一样温和,和她的性格如出一辙。即使我和可儿讲话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多嘴不过问……
最后一次和可儿见面是要暑假了。我在宿舍里收拾过衣物,准备离校。在楼道口撞见了她,还是一身白底花边的连衣裙。并排一起走过教学楼到校门口的那排枫叶林。她说,其实,这可能是注定的,我一直想告诉你《樱花树》的结局,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和你讲。她淡淡地微笑着说:
《樱花树》里的季和颜最后分开了,季后来过的很好,上了一所名牌大学。
暑假里,我接到了复旦的通知书。忍不住专程去书店买一本《樱花树》。是的,季和颜分开了。
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
《樱花树》的结局
和她同年同月同日生。和她原本是同学,后来是同桌,后来……初相识时,在学校旁一个比较清冷而简洁的小书店里,她披着那件白底花边的连衣裙,恬静的像个雪天使,是的,那个时候,在我眼睛里,她就是个天使,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