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那些事

江山纵横,云涛飞流,多少豪杰壮志未酬,天下英雄时势造就……很久没听到这么豪迈的乐章了,那些年看过的《大汉天子》、《贞观长歌》、《康熙王朝》,而今的《楚汉传奇》,曾经不止一次的看这段楚汉之争的故事,因为无比的惋惜和痛心,曾经也不止一次的假设,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会怎样,然而历史却不能假设。
《楚汉传奇》较系统详尽的演绎了那段兴衰荣辱的岁月。不知不觉中,我们为秦的灭亡感到惋惜,为项羽的失败感到痛心。秦朝虽短,然也形成了统一六国的局面,为何?因为自秦孝公开始,据崤函天险,固雍州之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远大的理想与统一天下的抱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秦统治者,使得它们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有了后来秦朝的君王东征西讨,在始皇帝手上统一了六国,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然而,秦的统治者却只为实现自己的意志,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咸阳,铸金人,有失天道,单靠法度来律民,岂不是幼稚之极。加上幼稚无能的秦二世,就更加可笑了,他的智商只能和三岁孩童相当,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为君之道,只得任由赵高摆布,一个君王竟然活的如此窝囊,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何谈帝王将相的尊严,我若是他,宁可像崇祯皇帝一样,自缢于清风明月之下。不过,那段国破家亡的历史却委屈了章邯这个有情有义的大将军,那对苦命的鸳鸯啊,只可惜,章邯为了自己的名节却负了晨曦公主,我若是章邯,定不负晨曦公主,更不会愚忠一个扰乱朝纲的太监,率30万大军诛杀了赵高,管他什么浮云的名声,这样才是真正保住大秦基业的做好做法。虽章邯能征善战,可一个国家的兴败成忘,靠的绝不只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正所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公子婴虽是位明君,除了阉党首领赵高,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啊,凭他一人之力也不能挽救大势已去的秦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一年又一年的征战中,两个英雄逐渐浮现---刘邦和项羽。这二人性格有着鲜明的对比。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以一人之力,敌万夫之勇,可谓是真英雄啊;刘邦,小人形象,小人不可惹,小人不可辱,小人不可信,手提三尺剑打天下,还赢得了天下,为何?
如果把项羽比作一个创业者,我觉得刘邦更是一个守业者。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项羽,我用莽直;他神武而不够英明,他也许是真正的英雄,不像刘邦那样阴险狡诈,虽然项羽最终失败了,也许是他的那种气节让后人敬仰,而刘邦却凭借他的小聪明赢得了天下,在世人眼中,历史都是有成功者所书写的!
战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然而在战斗中,刘邦做到了与时俱进,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状态,而项羽却一直都未有过大的变化。在不断接触到新事物的同时,前途位置的情况之下,我们更应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状态,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在这一点上刘邦比项羽强。这也就决定了刘邦的政策是一种积极地政策,相反,项羽有时候则一意孤行,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这正是刘邦和项羽的一个侧面对照。
另一方面,刘邦和项羽的奋斗目标是不一样的。从刘邦开始出道到平定天下,刘邦对人事的了解比项羽跟深刻,正所谓屈人之兵,必先屈兵之将;屈兵之将,必先了解其好恶。刘邦知道别人之所需,必定投其所好,这也正是中庸中的思想,求同存异。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在每座城池攻克之后,都会颁布一些列的法令来治理,这和毛泽东在解放区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改革的政策一样。所以从这方面讲,刘邦的管理学是要比项羽强很多。因为攻城易,攻心难啊!
项羽的目标则很单纯,就是为了推翻暴秦的统治,他是为仇恨而战。一次杀了五千战俘,就为了自己的一句话,虽然男儿话语当掷地有声,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随后一次实属无奈杀了20万,但依旧让天下人心寒。寂寞是寻求人间最普通的温暖,而孤独寻求的则是理解,好在还有一人心。当秦朝的统治结束之后,项羽则失去了目标,他没有想过要去建立一个怎样新的社会秩序,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呈现的局面和六国时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还不是诸侯割据,各占一方,一旦意见不合还不是兵戎相见,置百姓于水深火热。治理天下不是靠残暴和义气,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治世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断实现的过程。
从刘邦对自己性格的把握程度来看,刘邦的大局观比项羽强;项羽那一冲动的性格,很容易被激怒,不要让仇恨占据你的整个内心,那样会影响你的判断力。刘邦却不会让冲动吞噬掉他的理智,他不会为了一时之气而影响他的决策,由此不难看出,刘邦的气度比项羽大。一个能容天下的人,天下人才能容你。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项羽,那个我们心中永远的战神,让后人敬仰,而却失去了天下,那段让我痛心的故事,细细分析,也就明白了,那是一种必然,面对问题我们要有进步的理念,多赢永远是事物发展和前进的方向。这段故事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永远的纪念!

后记
项羽自刎乌江原因分析:在几路大军将项羽围于垓下的时候,作为一个统军之将,项羽是非常清楚局势的,然而他却没有选择逃跑,换做是刘邦,他绝对会想尽办法逃命。人物形象决定了他们的选择。刘邦,一个不在无别人怎么看他的人,他自然什么招数都是的出来;而他项羽是谁呀,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他要是逃了世人怎么看待他项羽啊,总这一点上来说,他是一个很看重自己的人,一个看重自己的人自然不会去辱没了自己的名节。项羽最后自刎乌江结束了那段楚汉之争的历史,我觉得他是伟大的,是无私的。因为他没有再将战争延续下去,这样可以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与此对比刘邦则是自私的。
楚汉之争谁是最大赢家:在楚汉之争中,我认为最大的赢家是吕雉。她是一位很有眼光的投资者。吕太公也算是名流之辈,一个有身份有地位在人,当时的刘邦算什么,也就一无赖小混混,而吕雉却能冲破世俗的观念下嫁给刘邦,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此女子实在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