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工作时间久了,对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着“会干的不如会看的,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这种现象。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只知道闷头苦干傻干,总觉得只有这样做才

工作时间久了,对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着“会干的不如会看的,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这种现象。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只知道闷头苦干傻干,总觉得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开科务会的时候,经常受到表扬的人却不是我,而是我的那个领导不在之时比谁都潇洒自在、领导在的时候比谁都忙碌认真的同事。而且每逢遇到领导,话语也很得体,表情也很丰富,照顾也很周到。相比之下,我就差了许多,越是见了领导越紧张,做起工作来也显得笨手笨脚的。
转眼几年过去了,我还是做着那份工作,而有的同事,特别是跟领导面前经常“汇报工作”“汇报思想”的人渐渐都得到了升迁,成为了我的上司。
有一次,跟一个老同事一起吃饭,酒过三巡之后,酒酣耳热的那位老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通话,虽然语无伦次,但尚属清醒的我还是听明白了,大意是:你是个好人,实在人,但光知道干活还不行,还要会说,特别是跟领导说。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才会有奶吃。
我也舌头发短地问,跟领导说什么呢?该干的都干了,该做的也做了,见着领导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他拍了拍的肩膀,说,老弟啊,你以为他们跟领导一起就是研究工作讨论方案哪,其实也就是谈谈天,说说地,问问领导的身体,关心关心领导的孩子,等等。过年过节的,也要到领导家去“拜访拜访”。
我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自那之后,除了认真工作外,也就注意时常与领导沟通,汇报工作,汇报思想。虽然刚开始时脸红心跳,说话磕磕巴巴,但久而久之,慢慢就习惯了。跟领导“汇报”工作也很从容了,也开始谈论国家大事之类的话题了。
转业之后,到了新的单位,这样的工作习惯也就带了过来。当然我不是说要见风使舵,口是心非。工作还是要认真负责的,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竭尽全力做好每一项赋予的职责。其次,要学会与领导正确而恰当地沟通。因为领导关注的往往是大局,是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而对于比较具体或细微的工作,比如现在每个人的工作的实际情况等并不一定十分的清楚。你把你工作的有关情况跟领导有个很好的沟通,领导通过你的工作见微知著,对他的决策和部署很有帮助。另外,通过征求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你也能从领导那里学到许多工作方法与工作技巧。还有,作为下属,关心关心领导的身体健康,谈论谈论有关国家大事,人情里短,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几年之后,渐渐地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也被推上领导岗位,开始做中层管理工作。现在,也还是经常与领导有着很好的沟通,同时也希望下属与我就有关情况讨论甚至争论。看着他们那诚挚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我有的时候真想对他们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是对的,如果正确理解,对自己会受益非浅。
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把这句话理解为庸俗地与领导套近乎,拉关系,要作为一种好的工作方法。时常与上级沟通,让上级了解你的有关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上级进一步地认识你、了解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无论于人于己,都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也确实有一些人,工作上吊儿郎当,不思进取,却挖空心思地向领导讨好,献媚,整天在领导面前晃悠,喋喋不休地说长道短,争取领导的赏识,他们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当做自己升迁的捷径,为了自己的所谓前途,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与灵魂。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人,他们靠这种非正常的手段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骗取了领导的信任,被委以责任,个人得到了升迁。但是,这种人缺乏群众基础,被大家认为是投机钻营,蝇营狗苟的小丑,为人所不齿。
抛去这句话消极的一面,我们还是要经常在领导面前“哭”一“哭”的罢。
(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