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福清南少林之后,十月七日我再次回到嵩山,与禅武医研究院的几位负责人商议近期的发展事宜。我独自一人,顶风冒雨,第一次用了40分钟攀上三皇寨,由于连续多日的奔走,又被雨淋,当天下山后就加重了感冒的病情,耳鸣、头昏、发烧、乏力等症状困扰着我南下的行程。
为了尽快南下,决定坚持抱病开车,身体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就近去服务区吃药小憩片刻。途中还点滴消炎,然后又继续前行。行至衡东,天色已晚,身体疲惫不堪,于是,驱车住到衡山脚下电信宾馆,次日醒来,回想起学子期间南岳览胜的情景,于是有了20年后再登南岳的兴致。由于身体缘故,这次必须开车登临祝融峰了。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衡山南以衡阳回雁峰为首,北至长沙岳麓山为足,巍峨七十二峰,逶迤盘桓八百里,素有“五岳独秀”之美称。20年前游历南岳,被“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感动,看到衡山的群峰叠嶂,清溪跌宕,尤其是身置云雾环绕之中,俯视如云似絮的云海,总有纵身一跃的试想。于是暗暗提示自己,不要独自攀登祝融峰,会有享受轻生的念头。
20年前的记忆有些遥远,但南岳古木参天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色,依然历历在目。这次开车上山,第一个感觉就是人为的“烟雾缭绕”重于自然的“云雾环绕”。山下沿街两旁的大小店面,都摆放着粗细不同的香具,饭店主人极其热情地向游人讲述南岳香火灵验的故事,外地游客都想来烧一炬香以求得圣帝的保佑,保佑他们一年的平安、升迁等,还义务讲述游览衡山的路线,但时时不忘推销游客携带名目众多的檀香。我想如果真有圣地保佑,“三世因果”也就不复存在了,菩萨既然恩泽四海,为什么还要如此叫卖呢?
南岳衡山还是我国唯一佛道并存的名山,佛道并存,同居一山,共存一庙的特色,是中国名山一绝。有形似故宫的岳庙,有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还有日本曹洞宗视为祖庭的南台寺、道家称为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观。原来的门票收入,好像是由佛道两家按单双日轮流执政,现在倒是简单了,一张80元的通票,可以游览所有景点。不过,遗憾的是,车到每个景点还得再分别缴纳10元钱的停车费,算计下来,也是不小的一笔支出。不过,欣慰的是,佛道两教不同的教义经典,却能形成佛道同尊共荣的发展格局。
这次开车行驶在盘桓的山路上,还是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海拔1289米高的祝融峰,也阻挡不住汽车轮子,祝融峰前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车牌。祝融峰上步移景换,朦胧绰约,天地人融为一体。当地有一句民谚:“不登祝融峰,白来衡山中。”祝融峰的大气凛然,令古今文人泼墨挥毫,成就千古文章。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是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明。
祝融峰旁侧就是上封寺,上封寺本是道家宫观,曾名“光天观”,号称“第二十二光天坛福地”。几经沧桑后,南岳佛教开山祖师慧思和尚在此建阁,作徒众听法之所。隋大业间(605-618)正式改为佛寺,并由炀帝赐“上封寺”额,沿袭至今。上封寺阶梯下有20多家小摊贩,叫卖着佛珠、佛像、弹弓等工艺品。稍息片刻,购买了一挂佛珠、一个弹弓,另一商贩马上用半价又卖我相同的东西。大家彼此杀价,让人好生尴尬!
下午两点多下山,沿途看到很多土菜风味,禁不住多看了几眼,被林隐山寨的老板叫下车,几味农家菜,熟悉湘音,倍感亲切,山寨旁边的竹椅更是惬意,忍不住多趟了一会。好好在这里感受淳朴而厚重的民风,充分感受农家的乐趣。闭目回想南禅七祖怀让以磨砖作镜之举道顿江西马祖道一典故;南天门上“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路通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的楹联;同时想到20年前的衡山也是香火鼎盛,朝拜者络绎不绝。但那时的朝拜者,从远方,三步一跪五步一拜,口中还念念有词。其虔诚程度,让人如肃然起敬。如今,开车上山,那种朝拜的虔诚却谈不上了。
想到南下还有很长一段路,就匆匆下山了,再次回顾南岳衡山牌坊时,对刘海粟大师题写的“南岳衡山”深深行了注目礼,南岳衡山是禅宗五大宗派交汇、弘扬、发展之地,这里产生了怀让、马道一、希迁、天然等一批大师。赵朴初大居士也曾说:“谈中国的佛教离不开禅宗,谈禅宗离不开南禅,谈南禅离不开南岳,南岳是出祖师的地方。”让天下南岳永远成为每一个游客的圣地,把衡山这种佛道共融、弘法利生的发展格局不断延续下去!
2007-10-10
车行南岳衡山
探访福清南少林之后,十月七日我再次回到嵩山,与禅武医研究院的几位负责人商议近期的发展事宜。我独自一人,顶风冒雨,第一次用了40分钟攀上三皇寨,由于连续多日的奔走,又被雨淋,当天下山后就加重了感冒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