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造假得逞,必然导致诚信遭殃

失信、造假得逞,必然导致诚信遭殃

介卒杂文2025-08-23 03:04:37
2004年月12月,一位叫冯卫东的湖南衡阳商人从社会拍卖中购到一笔888.7433万元的债权。当这位商人去所购企业衡南县泉溪镇猪鬃加工厂主张债权时,一桩惊天黑幕被撕开:原来衡南农行为了剥离不良资产时竟
2004年月12月,一位叫冯卫东的湖南衡阳商人从社会拍卖中购到一笔888.7433万元的债权。当这位商人去所购企业衡南县泉溪镇猪鬃加工厂主张债权时,一桩惊天黑幕被撕开:原来衡南农行为了剥离不良资产时竟采取私刻公章、伪造贷款企业凭证而让清白商人凭白蒙损。为了讨回公道,这位商人连续二年来奔走相告,上访、投诉、频频给中国农行、中国银监会领导写信苦诉。然而,事过二年多,此事一直如冰山固在。冯卫东在无奈之下苦诉到媒体。一批有良知、正义的强势媒体分别对此事予以了深度的曝光。然而,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之时,农行仍是“岿然不动”。维权、投诉走到此时,我都想问自已:如果是我遇到此事会怎么办?我同样会非常气愤,却又不得不承认,若是我经过了近三年的维权而得不到解决时,我会不会放弃?
一个正当商人可以在三年的时间凭着能力和资本为社会、为自已的家庭创造多少价值,依法纳税,造福社会。然而,近三年来不得不为这桩荒唐的造假埋单,耗尽精力、时间、金钱,明知苦诉也许无门却仍要苦苦支撑。这不得不让世人寒心,当法律难以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时,我们的社会会怎样?
我们试图来作下分析:一方面,从内心讲,我们很厌恶这种失信造假,特别是作为金融企业的衡南农行,失信有违公德,造假便是公然犯法。另一方面,在行动上,我们又懒得对此事进行评击,既因为评击了也没用,而且这种现象在行内还是“司空见惯”。正是社会及公众的冷淡,才使造假者的漠视。这事若是发生在国外,虽不说绝没有但也绝不会是“司空见惯”,否则,就会酿成丑闻,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企业领导下台,严重也许会让企业垮倒。而在我们这里,失信、造假却愈演愈烈,不但不会引起轩然大波,反而造假者仍可我行我素,稳坐钓鱼台。
公众的矛盾表现和奇怪现象的产生都在说明,在我们身边,正在或者已经完成了“失信、造假期得逞,诚实守信遭殃”演变,而最终让其在整个社会各个层面中蔓延。
某种意义上,公众的“审丑疲劳”也是一种被“体制化”的表现,是对自我权利的放和背叛。公众的不生气或者说只生闷气,间接赋予了这种失信、造假的“合理性”,并转化为日渐猖狂的驱势。过去那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已经悄然无存,得以存在的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其实,谁又敢说,也许下一次造假事件当中的受害者会不会有你。想到这,我不得不这位商人叫好,为了自已不蒙损,为了让社会天空清纯,为了诚信顽强坚持,我们理应为之呐喊,并祈求他最终获得胜利。
记得在2005年全国第三届主题为“诚信与发展”的演讲大赛闭幕会上,全国著名演讲家、著名演讲理论家、著名演讲活动家邵守义先生作得总结讲话:诚信的基础有赖于社会公众的觉醒;诚信的发展有赖于我们的党和我们的政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