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写的是心情,不是作品

哥写的是心情,不是作品

有害散文2025-08-11 05:13:30
第一次和文字打交道,是上了小学。
7岁那年,父母把我送进了充满神秘的村小学。从“a、o、e”,“1、2、3”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桔灯》,就像出生不久的小羊羔,被主人系上了细细的绳子,徘徊在春雨过后的田间小道,吮吸着人间甘露。
到了三年级,就开始接触了语文写作,先从抄课文、写日记入手,到后来就学习写周记和作文了。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文学”,只是急急待待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该做的事情做了,第二天不罚站、不打板子就可以了。时至今日,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篇处女作《我的小书包》。记得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朗读,夸奖说写得“逼真”。我不知道所谓的“逼真”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还比此时不停地捶打我胸口的那颗稚嫩的心更值得寻味?当我打开那篇作文的时候,发现老师只在文章里面加了一个红红的“家”字,那是我在抄写文章的时候把“回家”的“家”字遗漏了。我并没有感激语文老师对我的表扬和鼓励,更不喜欢那篇作文,因为老师在我作文上的朱批太简单了,没有其他同学的那样多、那样好看。 
模糊的“作文”意识,还没有来得及品味期间的酸甜苦辣,就匆匆告别了心里初恋的童年。一篇篇极不成体统的“作品”里,简单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给我的学习任务,能留给我永久记忆的,还是演绎至今的校园歌曲《童年》了。 
稚气未脱,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和众多学子一样,整天沉溺在“新八股”的笼牢中,为着自己的梦想,无时无刻都在努力。 
当抗着背包告别在那个被称作“象牙塔”的大学校园时,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一场没有结局的人间戏剧。徘徊在通往社会这所大学的边缘张望,却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迷茫中,我就像一只迷失的羔羊,焦虑地呼唤着,等待着,什么样的想法都有过,尝试过,失败过,唯独没有成功过。 
俗话说:“人有三千烦恼丝。”在我心情陷入低谷的时候,便把一些无人可诉的感觉流泻于笔端,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埋藏内心深处的悲、哀、愁、苦尽情地发泄,那是一种解脱,更是一种享受。随后的几年间,职业的需要给与了我更多接触文字的机会。每当喧闹的夜空静下来的时候,我喜欢用各式各样的文字改变生活的孤单,用自己浅薄的文笔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真实也可以虚伪,可以伤感也可以快乐,可以感动也可以乏味。 
青春是一张空白的纸,想象改变了现实的生活,回忆是最好的画笔,当生命可以选择停顿的时候,文字可以让我想起我们曾经有过的存在,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书里面写满了很多成长的故事,等到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随便的翻阅、品味和回忆。 
当然,也有那些贫瘠的文字邂逅于网络和报纸的时候,那只不过是偶尔敞开了压抑自己的心扉而已。曾经有人问我:“你是写手么?”。我说:“我不知道写手的概念是什么,但是我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叙述自己的各种心情”。说真的,我并不善于操作文字,只是用它们把自己的心情尽可能的表达的完整,把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的发泄,把自己的记忆完整的保存而已,或许很久以后,看着眼前写过的这一切,慢慢的回味又别有一番滋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