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曾这样留言。
当天下午2点来钟,我们来到了秦兵马俑展览馆进行参观。这个展览馆位于秦陵正东2000米处,总面积为22000多平方米,从三个俑坑出土的8000个兵马俑,以其形体高大、造型优雅、工艺精湛而驰名中外,与中国的万里长城一道,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
虽说秦陵庞大而神秘,尽管兵马俑坑从属于秦陵,不过是秦陵的一部分,但秦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名气,某种程度上要比秦陵名声显赫。何以至此?想必有三点:一是秦兵马俑坑发现得早,占“先入为主”之利;二是舆论宣传强劲,四海游客纷踏而至;三是秦陵至今没有发掘,因而自然不如兵马俑的名气如雷贯耳了。正如博物馆讲解员在解说词中所说的那样: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更有为数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参观过这个博物馆,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
从兵马俑停车场到展厅,还有一段路程,步行约15分钟,乘坐5元电瓶车可双程往返,我们大家选择的是以车代步,为的是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因为今天晚间我们必须要赶到华山脚下入住,否则将影响既定的行程安排。
在兵马俑展览馆前的一块方形石座上,矗立着一尊“秦始皇雕像”,雕像好像是用汉白玉制成的;雕像中的秦始皇头戴王冠,身穿帝服,很高大,很威严,也很醒目,招来很多的游客在此拍照。给我的感觉是,来这里观光游览的人特别多,用成千上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黄头发、蓝眼珠的“老外”!
我们是通过安检才进入半圆形的兵马俑展览大厅的。
宽敞的展览大厅里,人头攒动,声音嘈杂。带着扩音话筒的讲解员们都非常卖力气,有的用中文,有的用英文,还有的用什么“文”,笔者就说不清楚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讲解员都很热情,特尽职,从他们的激情介绍中,从老外们羡慕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弥足珍贵,更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与荣耀!
在这里,既有青铜凫雁展厅,更有铜车马展厅。至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数那两辆铜车马了:一号铜车为双轮、单辕结构,驾前有四匹铜马,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舆右侧有一面盾牌,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着的是一名铜御官俑;二号铜车马是供人乘坐的四马鞍车,不仅车舆上有椭圆形的车盖(我们的导游在介绍时,形象地把这个盖子比做乌龟壳),而且车舆内外还绘有多种精美绝伦的图案纹饰,车厢的设计近乎于一个小居室,可通过门窗赏景或通风、纳凉。使我惊讶不已的,倒不是两辆铜车上的那八匹膘肥体健、扬鬃甩尾、亮蹄奔驰的铜马,而是那把可以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灵活自如地调节防晒方位的铜伞;更为叫绝的是,这把如同船帆一般自由转动的铜伞,居然在遇到大风受阻时,还可连伞带柄简单一卸,相比之下,船帆可就逊色多了。看着相当于真人、真马、真车一半大小,由青铜所铸的车、马和俑,聆听讲解员关于铸造后多种部件的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复杂机械工艺的详细介绍,我深深地被眼前这两辆各种链条灵活转动、门窗自如开闭、伞柄随意转动的铜马车所吸引、所折服,这哪里是公元前的产物,分明是现代人的杰作?可这的确出自于遥远的秦代,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我钦佩之至,只能借用宋丹丹在小品中的一句话了——“太有才了”!
通过参观游览,我了解到,秦兵马俑是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而让庞大的“地下军团”重见天日的,竟是普普通通的几个村民——
1974年3月的一天,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杨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发现上一天在空地上打好的一口井,已经不见了清澈的井水,可真邪了门儿了!为探明究竟,一位胆大的杨姓村民腰系绳子,让大家把他放下去查看一下。他这一下去不打紧,竟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在井里,他看到一些站立着的、身穿铠甲的怪物,这些怪物还仿佛在伸手抓他,吓得他大声惊叫起来,众人赶紧将他拉了上来。后来,他们将此事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于是,沉睡2200多年的秦俑,从此便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第一个坑边上的展厅里,当年因发现秦俑而获得0。78元奖励的村民杨志发,如今已是堂堂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名誉馆长了;过去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这位杨老先生,现今,不仅有了一个用来签名售书的工作间,而且还多次得到过各国政要的接见,在他身后墙上挂着的,就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接见他时的合影照片。这里销售的书是关于兵马俑方面内容的,为多语言版本,每本很贵,价格为150元。想不到,一个老实巴交、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以种地为生的庄稼汉,因发现了秦始皇的惊天秘密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弃锄杆,拿笔杆,走上了签字售书的经商之路,真的是可喜可贺呀!个人的生活改变,反映出了我们祖国的巨大改变,个人的人生变迁,折射出了我们社会的时代变迁!
据说,在86年至93年间,秦兵马俑一带的文物曾被盗挖、贩卖过,外地的文物贩子纷至沓来,坐地收购陶俑和陶三彩,使当地的极少数人发着实了大财(现已根治);此后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仿陶制品的大量畅销,使家住兵马俑附近的百姓腰包育鼓了起来。有一幅当地百姓写的楹联,最能反映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喜悦之情,上联是: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是: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秦兵马俑的发现者)。此联虽风马牛不相及,有点牵强附会,可算大实话,但不知那位“地下古人”秦老人家看过此联后做何感想,或许,这是他生前根本就不曾预料到的事情——噫?怎么会这样?
在展厅内,还设有放映室,可以360度广角观看环绕电影,了解兵马俑制作、火烧咸阳城等历史内容;游客还可以通过大型触摸屏来阅览这方面的信息,察看有关秦陵与兵马俑的全部图片和文字资料。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在这个展厅过多耽搁,更没有去看反映秦代历史的电影,只是听导游介绍了这个展厅的内容,并在触摸屏前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