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李桂生老师

想念李桂生老师

耕获散文2025-09-14 20:18:59
昨天浏览朋友博客发现一则好消息,就是李桂生老师的散文集《绿野撷英》首发式在河北省邱县财政局南三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明国同志出席并讲话。二十余名贤达与会,并畅所欲言,此乃邱县文坛一大
昨天浏览朋友博客发现一则好消息,就是李桂生老师的散文集《绿野撷英》首发式在河北省邱县财政局南三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明国同志出席并讲话。二十余名贤达与会,并畅所欲言,此乃邱县文坛一大盛事。
李桂生老师生于1935年,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东关村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现已退休。爱好广泛,对琴棋书画、诗词散文都感兴趣。现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河北诗词协会会员、邯郸诗词楹联协会理事、邱县清江诗社社长。著有诗集《惜余集》、长篇小说《苦瓜》、散文集《绿野撷英》等。
李桂生老师是我高中时期复习班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教师。他为人耿直豪爽,工作兢兢业业,教风严谨,语言幽默风趣,因为精通诗词书画,又写的一手的好美术字,所以经常见他为学校义务出板报。
记得那是高考落榜后第二年去一中复习,当时李老师正好教高三,是高中88班的班主任。听说他的班级管理很严,又是学校先进班级,怕影响学习,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去他的班复习。我正好被分配在他的班,我却感到很自豪,因为李老师是名师,在以前我在县影院听过李老师的人生励志报告,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坎坷的人生道路曾经感到过邱县的父老乡亲,在80年代是邱县的楷模人物,号称邱县的徐萧驰,这在当时全县都知道。
在李老师的班里我学到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他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幽默故事和哲理故事,他与同学们的关系就像哥们一样亲密无间,我们在课后经常跑到他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去,在他那里我第一次听说了陈跛子老师的故事,因为当时中央新闻纪录片厂正在邱县拍摄新闻纪录片《陈跛子和他的青蛙漫画组》,李桂生老师负责找道具:陈跛子当年上学时的作文本就是我班苏友春的本子,我与苏友春还是同桌呢,因此印象深刻,我们还偷去看拍摄在宿舍陈跛子学习的镜头,外面夜色朦胧原来是个布景月亮,一些青蛙组的成员钻在打草铺的被窝里与老师一起研究漫画草图……那场景一直印在脑海,憧憬着青蛙漫画组的生活,以致到后来高考再次落榜后就加入了著名的青蛙漫画组,至今已二十几年了。
在课堂上李老师讲课风趣幽默,经常逗我们大笑,高三这么严酷的时刻他也不忘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我们的课堂经常是故事会、赛诗会、作文辩论擂台赛等,因此他教的课活泼有内涵,我们都乐意上,为我们严酷紧张得高三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我们毕业后有一次听说他病了住了院我与张俊峰(小鹏)去医院看望了他一次。还有一次在青蛙漫画组见到他,可能是来了个名家讲课,他也参加了,我们集体吃了一顿饭,他还对我说:霍培鹿,我还写你了。我也没有深问写的什么。后来,他退休后又返聘,去东方校苑、英才中学、邢台威县鹏程学校等等,一直好些年没有联系。在网上看到李老师的几首诗词很激动,特别是其中的《晚年撷趣》显现出李老师的豁达心胸:
屈指将近古稀年,携女偕妻返故园。
宿舍狭狭三口口,庭围短短两拳拳。
墙根栽种毛竹翠,檐下移植大丽鲜。
小院幽幽多雅趣,客人散尽享清闲。
漫说独处享清闲,暮暮朝朝事不完。
昨夜吟成诗两首,今晨写就稿一篇。
窗前铺纸勤习画,灯下读书少睡眠。
检点人生非碌碌,无钱无势也安然。

每到年关的时候,王爱卿、孔德全等都去他家拜年,我也没有去过,作为学生很惭愧。他回邱县后,开了个装裱门市,作为学生很想去看看,祝贺祝贺,可没有多长时间又关了。去王爱卿家看庙会使我们又有机会见了几次面,以后我们联系逐渐就多了。
去年我和同学耿丙军、张爱学、王爱卿与任广强老师、老孔等去李老师家看了一次庙会,那真是一次诗画与酒的盛宴,不仅是一次物质享受,更是一场精神大餐。我当时也是高兴喝多了,临来李老师还赠我一幅书法: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在去年新春书画家聚会上、在王福宽组织的古韵阁笔会上等等,李老师无不挥毫泼墨,抒发豪情,一幅幅对联对仗工整、钢筋有力;一篇篇诗词华章,翰墨铸情,落墨生香。
我来威海前,李老师在我的册页《平恩墨痕》上画了一幅《秋菊图》,君子儒雅,韵味十足;留了一幅隶书字:无欲则刚。字体柔美优雅,秀中带刚。我带了一本我的诗集《梦开始的地方》送予李老师指教,他高兴的接受,并回赠一本诗词集《惜余集》亲自签上自己的名字说:“很遗憾《苦瓜》已经送完了。”临来威海他又赠书法一幅以示留念,并赋诗一首,叫学生无不感动:《送霍培鹿赴威海任教》
植根生长在平恩,刻苦读书志不群。
漫画成名遐迩震,新诗付梓世间闻。
远行应聘奔威海,临去邀集谢友人。
把盏叙说情意厚,祝君平步上青云。
县文联邵福亮做了很大的贡献。是啊,同学邵福亮作为李老师的学生,又是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大观研究会会长真的为李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昨天又主持了开幕式。是我们同学的楷模。昨天在他的博客发现他写的感触诗特录此:
群贤毕至聚一堂,畅所欲言论短长。
往昔艳羡牡丹贵,今闻野花分外香。
春草夏荷惹人醉,秋菊冬梅迎风凉。
我欲逆流三江水,九曲扁舟到敦煌。
邵福亮因在县文联工作,与李老师接触比较多,对刘大观研究有所建树,深得李老师佩服,因此感情很深。有李老师诗文可见证。
题邵福亮报告文学《鲁豫有约刘大观》之后
为寻资料苦奔波,多日辛劳漫述说。
豫北行来经世面,鲁东走罢历坎坷。
预期未果勿遗憾,收获既存也当歌。
雷雨声声即赞许,我闻此事付吟哦。

同为李老师学生的潘永生也成绩卓著,出版发行了个人散文集,写作了大量的游记散文,而且对邱县的香城固战役有所研究,最近传记作品《平原第一役》又获了奖。可歌可贺。
昨天对李桂生老师的散文集发行讲了几点感受颇为中肯:一、内容上。韩愈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览全书,他的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皆是题,信笔涂就成华章。既有所见所闻的美好记述,又有自己内心情感的真挚倾诉;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亲朋故交的深深怀念;既有对如烟往事的多色彩记录,又有对
标签
相关文章